Search


第五届国际经方班 暨第十五期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

  • Share this:


第五届国际经方班 暨第十五期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 重庆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学科系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组成部分,自1984年建立临床基地以来,突出经典与经方的临床运用,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从1994年始,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国际经方班及十四期全国经方运用高级研修班获广大学员普遍好评,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继续教育品牌项目(相关视频:www.gztcm.com.cn/jingfang)。为进一步拓宽经方运用思维途径,发掘经方治病潜力,分享名师临证心得,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香港中医骨伤学会、台湾财团法人张仲景文教基金会、新加坡中医师公会、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等共同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国际经方班暨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项目编号: 2015291401115)将于重庆市开班。该班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授予Ⅰ类学分12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修对象

海内外各中医院校教师、各医疗机构临床工作者、中医经方研究人员。

二、师资介绍

唐祖宣:国医大师,邓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

黃 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力红: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熊继柏: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名中医

刘方柏:四川省乐山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中医

李赛美: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门九章:山西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万 鹏: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 辉: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教授

金 伟: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脉学研究所所长,“金氏脉学”创始人

张 芗:中国脊椎研究中心理事长,脊椎定位矫正法创始人

吴中平: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颜 芳: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东省中医院经典病房主任

阮永队:东莞塘厦医院副主任医师,塘厦医院副院长

赖荣年:台湾阳明大学传统医药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罗明宇:台湾中医师同德医学会理事长,佳禾中医诊所院长

谢 奇: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总会长,马来西亚中医学院院长

李宗恩:美国阳气诊所负者人,经方大师倪海厦学术传人

三、研修方式

集中授课、讲座与交流讨论相结合。

四、 报到时间及地点

1.报到时间:2015年10月15日

2.报到地点:重庆市北碚区海宇大酒店。

3.住宿安排:(1)北碚区海宇大酒店,五星级,费用每人约200元/日左右。(2)北碚区寄北酒店,费用每人约200元/日左右。(3)海旭花园酒店,费用每人约150元/日左右。(4)宜必思酒店,费用每人约100元/日左右。

五、会议时间及地址

2015年10月16日-19日,具体安排届时以文件形式发予各参会学员。

会议地点: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城南本部学术报告厅

六、收费标准

报名费人民币1200元(含大会讲义、论文集、中英文出席证书、会议期间午餐);2015年9月15日前汇款享受报名费8.3折优惠,即人民币1000元;参会学员均可获赠本期研修班定制精美礼品。

缴费方式:(1)汇款方式:单位名称——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银行账号——090201040001161;开户银行——农行北碚中山路分理处。汇款后,请将单据传真至会务组或者发短信通知会务组查收。(2)报到时现场缴费。

七、乘车路线指引:详见附件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会务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科教部 陈泉:13399881671,陈亮亮:15823411483

联系电话:(国际)+86-23-60310618(国内)023-60310618

邮箱:442786512@qq.com。

酒店联系电话:海宇大酒店(国际)+86-23-63179999(国内)023-63179999。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


Tags:

About author
關於部落格 我本來是個科技人,也是一個科技管理與投資人,受過現代化邏輯分析訓練,從量子物理的嚴密數學推衍,無線通訊軟硬體的系統設計,到複雜的公司購併與投資財務模型,無一不是嚴格的「科學分析」與「實事求是」。換句話說,我本來跟中醫一點關係都沒有, 也跟很多不了解中醫的人一樣,覺得中醫很不科學,甚至覺得中醫已經該被淘汰了。 我為什麼會走到中醫的領域呢?十年前左右,正當我頂著史丹佛電機博士及柏克萊MBA的光環在矽谷汲汲營營時,我父親得到了肝癌。一開始醫生說仍不嚴重,只有1.2公分,栓塞手術即可去掉腫瘤。第一次栓塞後,果然腫瘤迅速縮小,可是不到三個月,新的肝腫瘤冒出來,竟然有5~6公分。又再次栓塞,第二顆腫瘤也縮小,然而,又不到三個月,再度有新的肝腫瘤冒出來,這一次成為11公分,連醫生都不相信腫瘤可以長得這麼快,只能說那叫做「多發性肝癌」。 我一方面不能理解這樣的病情發展及醫療方式,另一方面想幫助父親,我開始作研究,查詢各種資料,請教各類醫學專家。很快的,我了解到現代西醫學對慢性病的處理是很有限的,就連美國疾病管理中心 (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 CDC),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以及很多其它世界頂尖醫學研究組織都表示,現代西醫學沒有辦法有效治療癌症,心血管疾病,關節炎,失眠,憂鬱症,體重過重等等慢性疾病,標準醫療程序有很多的爭議及副作用。這讓我很驚訝,深入了解後才明瞭,現代西醫學在分子生物學層面上,或許很科學,但是在臨床治療,並非我以前認為那般邏輯化,而且臨床治療往往非常局部化,缺乏整體理論與模型,而是以嘗試錯誤 (trial and error)及鬆散的統計數據為主。以一個科技人的背景而言,這樣的一門學問,似乎達不到「科學」的條件。同時,我發現,和我有相同想法與疑問的人其實很多,甚至有好幾位史丹佛大學的西醫專家教授,當面指出西醫臨床上的缺失,並大聲質疑西醫學上的很多問題。 就在我對現代西醫學感到無助時,有朋友及西醫專家要我去多了解中醫,這些人都有見證過或親身經歷過中醫治療的效果 。我一開始時,無法接受這樣的建議,就連現代西醫學都達不到嚴謹的科學標準,古老的中醫又如何能提供一條大道呢?然而,人的緣分是很難解釋的,在這個時間點上,我碰上了中醫經方派大師倪海廈中醫師。倪先生病人案例讓我很驚訝,我保持科技人懷疑的精神,去了解去查驗。我慢慢的對中醫有了很不一樣的認識,開始愛上中醫,而倪先生也成為我中醫的啟蒙老師,帶領我進入了中醫的世界,我從一個不懂中醫的人,轉變成一個中醫的支持者與實踐者,經過很多很多的臨床驗證,我實在不得不讚歎古老中醫的偉大。 中醫其實是一門很嚴謹的科學,非常俱有邏輯性,臨床效果往往超過一般人的想像。然而,很多人對中醫有很多的誤解,更有很多人利用中醫的名號做不肖的生意,讓中醫背負了很多的罪名。所以,我想寫個部落格,來說明我所認識的中醫,這當然無法闡述整個中醫學問,更無法代表整個中醫界對中醫的看法。然而,希望藉由我嚴謹的科學與科技背景,以及我在臨床上做到很多人認為中醫無法做到的病例,來喚醒一般人對中醫的誤解與懷疑。 以現代科學方法來闡述中醫,至少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用現代的醫學、生命科學、分子生物學等等來說明中醫古書中的理論及治療方法。很多人試著使用這個方法來解釋中醫,我也曾花費不少心思與力氣在這條路上。然而,我認為這樣的方法雖然有其一定的價值,它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這種使用一門學問去解釋另一門渾然不同學問的方法,就好像硬要用化學的化學反應去解釋物理學的萬有引力,看起來都是在解釋自然現象,兩者的出發點和基本定律(axioms)完全不同,即使在最終的理論上或許可以聯結,但在實際生活應用上不是很有效率的 。 另一條以現代科學方法來闡述中醫的路,是利用基本科學的精神,以及邏輯推理的方法,把中醫當作完全獨立的學問,先不要想證明中醫的基本定律,而是想辦法從那些基本定律推衍,看看是否能在人體現象與治病上得到相符合的結果,如果在多次應用上得到很好的相符性,那麼這些中醫基本定律就有很高的科學價值。也就是說,我們先不要急著用現代醫學來解釋中醫古書中的理論,我們把中醫古書中的基本定律條列整理出來,利用邏輯推理,應用在臨床治療上,看看人體的反應及治療效果是不是和我們推理預測的相符合,如果符合性很高,那這些經典中的基本定律就值得我們尊敬與接受,即使我們不能解釋這些基本定律,那只代表「現代醫學」這項「工具」還不夠先進,畢竟「現代物理學」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也仍然太多太多。 至於部落格為何取名為「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這得提到一本書「當孔子遇上哈佛 」。前輩元大創投董事長李克明先生是哈佛大學嚴格訓練出來的法學博士及企業管理碩士(MBA),是位專精跨國商務及企業購併的國際律師,更是國際金融企業的頂級專業經理人,經歷過無數次的商場鬥智。 十年前,李董事長因緣際會重新拾起論語孟子等等中國經典,他驚然發現,他幾十年來累積無數的商場心得與智慧,竟然早在幾千年前就被古人討論過,而這些經典書籍裡的智慧更遠遠超過他的想像,於是李董事長以他哈佛企管與法律所貫輸的邏輯思維 ,全心投入中國經典研究,也因此寫了「當孔子遇上哈佛」。當我向李董事長請益時,了解到我個人從西方教育轉向中國古老智慧的歷程與李董事長頗為相似,一個講治人心,一個講治人體,而我寫這部落格時,也受到李董事長的大力鼓勵。因此,我也就沿著李董事長的書名,把孔子換成中醫醫聖張仲景,把哈佛換成我的母校史丹佛,成了「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當「中醫醫聖張仲景的經典學說」遇上「現代大學史丹佛的科學思維」 (www.D
View all posts